《垂死的人馬,無胡須版本》 安托萬·布德爾 1914年 青銅
展覽時間:2017-11-21 - 2018-04-30
展覽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覽機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覽地址:北京清華大學校內光華路
策 展 人:楊冬江 杰霍姆·戈度 克萊爾·巴比倫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協辦單位:巴黎博物館聯盟 布德爾博物館
參展人員:安托萬·布德爾
展覽備注:展覽總策劃:馮遠 艾美麗·斯密耶
展覽介紹
安托萬·布德爾(1861-1929)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畫家和教育家。他15歲便獲得獎學金進入圖盧茲美術學校,8年后又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學習。然而,布德爾因其富有創造力的性格與該院墨守成規的學院教學產生沖突而退學,后經推薦進入羅丹工作室,成為羅丹的學生和助手。
布德爾是羅丹得力的助手和親密無間的摯友,他在羅丹工作室工作長達15年,在受到羅丹美學思想的影響同時也與他在藝術理念上產生分歧。而布德爾最終在中年擺脫羅丹的影響,開創出自身獨特的建筑性雕塑風格。布德爾一生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家,他的學生包括大名鼎鼎的賈科梅蒂和里希埃,而中國觀眾熟悉的藝術大家劉海粟、龐薰琴、潘玉良等人也曾受教于他。
2017年11月20日,“回歸·重塑——布德爾與他的雕塑藝術”展將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重點展示布德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杰作,重新審視布德爾回歸古希臘羅馬神話題材而創作的作品,當屬藝術家個人藝術風格日臻成熟完善時期的代表作,包括38件青銅雕塑,2件油畫,8件水彩以及素描及珍貴歷史圖片。展覽以作品的創作時間和主題為序,通過“布德爾的創作之源”“帕拉斯”“阿波羅”“弓箭手赫拉克勒斯”“果實”“珀涅羅珀”“香榭麗舍劇院與垂死的人馬”七大單元,為觀眾呈現布德爾重塑古代經典人物及題材的獨特創作手法和理念,兼具古希臘藝術傳統與現代藝術理念的“希臘雕塑”。
整個展覽以“布德爾的創作之源”為開端,將觀眾帶入布德爾曾經進行雕塑訓練和觀摩學習的場所,呈現了藝術家由學習到掌握雕塑技術期間用作參考和汲取靈感的考古文物。圖片中這些古希臘羅馬雕塑可謂是布德爾之后藝術創作的源泉,是布德爾創作其“希臘雕塑”的啟蒙之物。
接下來的“帕拉斯(1889-1905)”單元開始進入布德爾的“希臘雕塑”現場,“帕拉斯”是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別名。本單元展示布德爾的“帕拉斯”雕塑及其攝影作品。其中,《蓋著披肩的帕拉斯胸像》介于完成與未完成之間,我們從中仍能看到羅丹的影響。《帕拉斯的軀干》受希臘簡化形式的啟發,反映出布德爾風格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布德爾拍攝的這些帶有“帕拉斯”的攝影作品,則將他本人的創作場景公之于眾。
在雕刻“帕拉斯”的同時,布德爾還著手塑造另一希臘神話人物“阿波羅”。展覽的第三單元主要呈現布德爾創作的“阿波羅(1898-1909)”系列雕像。這一系列作品源自一件被廢棄的藝術品,布德爾根據對理想形式的追尋,從中推衍出碎片化的面部和棱角分明的頭像,并將之命名為《阿波羅的頭像》。1909年,布德爾為這件雕像加了一個由數個基座對稱疊加而成的初期立體主義風格的底座,這標志著他的雕塑藝術變革進入了一個重要階段。
經過“帕拉斯”和“阿波羅”等系列雕塑的創作探索,布德爾最終于1909年創作出舉世聞名的“弓箭手”,我們在展覽的第四單元“弓箭手赫拉克勒斯(1906-1909)”中,可目睹這一系列雕塑不同尺寸的版本及其攝影作品。對形式的簡化以及空間虛實的獨特處理,使得《弓箭手赫拉克勒斯》兼具古典性與現代性,在整體視覺上達到完美的平衡。它在問世之初便躋身大師杰作之列,并鼓舞了一大批后世的雕塑家們。
展覽第五單元的“果實(1902-1911)”主要匯集了布德爾創作的數件《果實》雕塑。此系列作品是對古典女神波摩納的現代詮釋。這位女神頭發上戴著蘋果,手上也握著蘋果。在悠久的西方傳統中,她象征著理想的女性身體。布德爾創作的《果實》雕塑看上去十分婀娜優雅,它即借鑒了盧浮宮的古代經典藏品,同時也受其導師羅丹的藝術影響。而布德爾簡化的處理方式,更是使我們聯想到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藝術理念。
布德爾另一件引起轟動的作品是《珀涅羅珀》,它被放置于展覽的第六單元“珀涅羅珀(1905-1912)”中,并與布德爾其他相似結構的雕塑同臺展出。這件雕塑引發了一場革命,雕塑寬大的臀部和壯實的大腿,推翻了均衡比例的“理想美”的傳統。珀涅羅珀是希臘史詩《奧德賽》中的奧德修斯的妻子,一直以對丈夫忠貞不渝的典范形象出現。有意思的是,布德爾的這件《珀涅羅珀》融合了他第一任妻子的特征和第二任妻子的體態。此外,本單元還將展出布德爾創作的繪有他兩位妻子的油畫及攝影作品。
展覽最后一個單元為“香榭麗舍劇院與垂死的人馬(1910-1914)”。1910年,布德爾受委托為巴黎香榭麗舍劇院設計裝飾雕塑。他設計了與帕特農神廟墻面類似的帶狀雕塑裝飾,裝飾上的人物多以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為原型,而這位舞者也從古希臘藝術汲取靈感。在布德爾的藝術生涯中,從未停止對神話之力的信仰。自1910年開始至1929年逝世前,布德爾以“人馬”為題材共創作出一系列雕塑及上百幅繪畫作品。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作為中國百年名校的博物館,始終踐行清華大學“人文日新”的精神和博物館“學術研究、內外交流”的建館理念。本次展覽是繼《對話達·芬奇:第四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從酒神贊歌到阿卡迪亞:馬庫斯·呂佩爾茨作品展》《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后的又一國際藝術特展。展覽兼具學術性與視覺性。每一單元都力圖對藝術家創作的形象進行延伸與關聯性發掘,諸多的文字闡釋為研究布德爾的藝術提供了多重視角和珍貴資料。宏大的場景布置與創新的數字系統將進一步提升觀眾的觀展體驗。期待本次展覽能為廣大的藝術愛好者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震撼與藝術感悟。
收起全文
分享至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