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映船臺》 王琦 45×40cm 1975年 黑白木刻
《都市交響曲》 王琦 48x35cm 1987年 黑白木刻
展覽時間:2017-12-08 - 2018-02-25
開幕時間:2017-12-08 14:00
展覽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覽機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南街8號
策 展 人:紅梅 宋金明
藝術總監:張子康
學術主持:范迪安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宣傳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參展人員:王琦
展覽備注: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A、3A展廳
支持單位:中國美術館王琦美術博物館
文獻支持:王煒 郝斌 朱晴
展覽執行:吳鵬 宿世存 馬亮
藏品管理:李垚辰 姜楠 王春玲 徐研 竇天煒
資料編輯:蘭萌 李魯云 鄭杜若
視覺設計:閔志伊
行政統籌:蔣思妤 楊柳 任劭坤
影像統籌:丁怡
影像制作:雅昌藝術網
照片拍攝:李標
媒體宣傳:何一沙 吳靖
公教推廣:任蕊 姚軼群
開幕式暨捐贈儀式
時間:2017年12月8日下午2:00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樓大廳
研討會
時間:2017年12月8日下午3:30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貴賓廳
展覽介紹
“世紀刻痕——王琦百年誕辰研究展”將于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2月25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A、3A展廳舉行。此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宣傳部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并得到了中國美術館、王琦美術博物館以及王琦先生家屬,特別是王煒先生的鼎力支持。
王琦先生是在藝術創作、美術史論、美術教育、美術活動等方面具有綜合成就的20世紀美術名家。1937年,王琦先生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在國家危亡之際,他毅然投身抗戰,擔負起了一個藝術家的民族責任。一方面,他以刻刀為武器,創作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另一方面,王琦先生通過創辦和編輯文藝刊物、組織領導“中國木刻研究會”、籌辦木刻展覽等工作,在團結版畫界力量、擴大木刻的宣傳影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抗戰勝利后,王琦先生先后在南京、香港、上海等地工作,參與組織“抗戰八年木刻展覽會”、編輯或供稿各種美術刊物、參與“人間畫會”等,與藝術界的進步同仁保持著密切聯系。
1952年底,王琦先生正式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工作,開啟了藝術上又一段新里程。在美院三十多年中,他一方面繼續從事藝術創作和理論寫作,另一方面參與了版畫系和美術史系的建設。在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在《美術研究》《世界美術》雜志擔任職務,為中央美院的發展貢獻良多。除學校工作之外,王琦先生在五、六十年代還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設計、關于印象派的大討論、國務院12年科學規劃、文化部美術教材編寫等重要的美術活動,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美術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改革開放以后,王琦先生的版畫創作呈現出更加鮮明的特點。在堅持現實主義原則的同時,他更加關注藝術形式的探索,作品呈現出優美的抒情性質。90年代,王琦先生開始借助中國傳統的筆墨工具進行“焦墨重彩畫”和書法創作。以極大的熱情和魄力,在年逾古稀之際完成了又一次藝術轉型。
此次展覽將呈現王琦各個階段的藝術作品共計140余件,包括版畫、素描、彩墨、書法等。此外,展覽還梳理了從王琦家屬、央美檔案室、王琦美術博物館等處搜集到的數十種文獻,力求以直觀的方式呈現王琦先生在藝術創作和理論、教學等方面的綜合成就。
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板塊。第一板塊“嘉陵江畔星島人間”,著重呈現王琦先生從抗戰爆發到進入中央美院之前的藝術歷程。既包括他在重慶期間的部分代表性版畫,也有在各地創作的素描作品。第二板塊“美院卅載刀筆相濟”,以作品和文獻相結合的形式,梳理王琦先生在央美三十多年間的藝術活動。第三板塊“森林之歌都市交響”,側重王琦先生版畫本體語言的探討。作品題材均為森林樹木和都市景觀,特別是林木題材的作品,精選于作者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創作,以期呈現王琦先生在版畫形式語言方面的探索歷程。第四板塊“彩墨入畫丹青留痕”,精選王琦先生九十年代以后的“焦墨重彩畫”和書法作品,展現其年逾古稀之后的藝術轉型。
此次展覽要特別感謝王琦先生及其家屬的無私捐贈。王琦先生生前捐獻給了母校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版畫作品120件。此次展覽之際,王琦先生之子王煒先生代表家屬,二次捐贈王琦先生珍貴木刻原版8件及其他珍貴文獻多種。不但豐富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王琦先生作品序列,也充實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中國近現代版畫收藏的歷史序列。
在中央美術學院即將迎來百年誕辰之際,舉辦此次展覽,既是表達對王琦先生其人其藝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也是向為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前輩藝術家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