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工藝美術>知識小百科>

    知識小百科

    孤獨的伊甸園訪美國奧拉納博物館

    2017-12-07    來源:美術報    編輯:張警文

    駕車從波基浦西出發,途徑海德帕克和瑞貝克兩市,來到奧拉納,這座坐落在哈德遜河谷邊的小型博物館,是美國哈德遜畫派的領軍人物弗雷德里克·丘奇的寓所。在來紐約之前,我對奧拉納其實是并不了解的,甚至因為行程的緊湊差點放棄了這座小小的私人博物館。說實話,在紐約各種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博物館當中,奧拉納實在是不起眼。但是當我踏入這座莊園,我才意識到奧拉納可能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座私人的博物館,它代表的是一種19世紀后期美國佬的理想人生。

    奧拉納是丘奇自己設計的獨立莊園,與其說這是他的寓所,倒不如說這是他一生最成功的藝術作品。整座莊園的建設耗費了他畢生的精力,在殘酷的藝術市場面前,藝術潮流像洪水般一波波涌現,藝術的更新換代太快了,哈德遜畫派也逐漸被后來的藝術流派所取代。

    如丘奇所說:“比起在畫室里鼓搗畫布,自己以這種方式能創造更多更美的風景”。的確,奧拉納的建造是明智的,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一兩幅作品。莊園的主體建筑充滿了異域風情,在磚紅色的建筑周圍,各種綠樹掩映、草地碧綠、整齊。丘奇把整座山丘都規劃為自己的花園,種滿各種植物,開滿鮮花,農場里有各種蔬菜、果樹,還有自己特制的蜂蜜。午后陽光照下來,草地上、樹林間、磚紅色的莊園、遠處的哈德遜河整個都罩了一層金色,就像丘奇畫中的景色一樣,像是美麗的伊甸園。站在奧拉納樓頂的陽臺上,一眼望去,是哈德遜河靜靜的河面,其間有零零散散的船只,白色的帆,河對岸就是他的老師——哈德遜畫派的創始人科爾的寓所,師徒二人隔河相望,共同描繪著美麗的哈德遜河,我想這是怎樣逍遙自在的人生啊!

    走入奧拉納的內部,這個功能俱全的別墅里全是丘奇與夫人環游世界之后帶回的寶貝,丘奇偏愛東方主義的風格,尤其是中國,他有一個終生未完成的夢想:到中國旅行。由于沒到過中國,便更加向往中國的家居物件,所以家中使用的餐具、茶具、桌椅都是中國貨,青花瓷的花瓶靜靜擺在桌子上,瓶里插著花,寧靜而美好。在客廳的旁邊是女主人的畫室,丘奇與妻子在平日間一起畫畫、散步、喝茶、會友、旅行,十分恩愛。他們有專門的會客廳、客房。丘奇一家十分好客,客房擺設跟主人房間一樣,高雅而別致,臥床、沙發都充滿東方主義色彩。客廳有小型的舞臺,有鋼琴,賓客相聚在此,彈琴、唱歌、讀詩、論畫,熱鬧、自在。整個房間布滿各種作品,有丘奇的作品,也有同時期的其它畫家的作品,露臺外的美景與室內畫作上的美景相呼應,室內美妙的琴聲與室外的鳥鳴聲相融合,賓客歡聲笑語,我想這大概就是我能想象到的丘奇最偉大的藝術作品吧,奧拉納的黃金時刻。只可惜這種生活止步于女主人的離世,丘奇深愛的妻子在其46歲時離開人世,此后整整30年的時間(丘奇76歲離世),沒有再娶。他的人生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美麗、熱鬧的奧拉納一時間安靜下來,丘奇不愿再接見客人,他把自己藏在奧拉納無盡的思念之中,在這個占地250英畝的大莊園里,我能想象得到,孤獨終老的滋味。

    正如張愛玲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在奧拉納絕美的景色之中,我們所認為的理想人生、宛如伊甸園般華美、輝煌的莊園中,無數觀眾嘆為觀止,充滿羨慕和贊美,但是,在這背后,是否還有人在意,男主人那長達30年的孤獨與痛苦。再次回望奧拉納,那磚紅色的露臺上,我看到的除了美景,還有人生的無常與孤獨。我想這就是奧拉納的魅力吧,它占盡風光,卻也有遺憾。他是人們心中的完美莊園,卻也飽含痛苦。他是哈德遜畫派的源頭之地,卻也記載了哈德遜畫家看似完美而悲情的一生。也正是因為這些,奧拉納才是獨特的,也是其它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在此也祝福丘奇夫婦在另一個世界能繼續他們的美好生活,永不分離!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