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工藝美術>知識小百科>

    知識小百科

    書法教育不能喪失陣地

    2017-11-23    來源:美術報    編輯:張警文

    諸多原因,書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大大受挫,校方因升學率的逼升而照顧不到書法教師的工作情緒,書法課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書法教師也成了可有可無的老師,這是造成書法教師大量流失或改行的主要原因。

    中國的書法教育啟蒙較早,在古代,無論是官學還是私學,一般都是以師徒傳授方式進行教學。漢末,開始出現了以藝術教育為主的諸侯貴族施教模式,書法被納入教學內容。隋唐之后,科舉取士的試行則大大推進了書法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應試考察內容主要是身(形體)言(語言表達)書(書法)判(推理)四項,其中書法也是考察內容之一。科舉是平民百姓入仕升遷的重要途徑,在這種教育背景下,書法教育在民間得到廣泛普及,一度達到高潮。書法藝術也繼而在唐朝達到鼎盛,此后書法家輩出,繁若星辰。

    上世紀八十年代,書法教育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國家教育部下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寫字教學的通知》。小學、初中、中師、中職分別開設了相關的寫字或書法基礎課程,所開課程一般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漢字書寫方法和教授書法的基本知識為主,通過班級授課制進行,現代書法教育體制全面發展。

    雖然現代書法教育模式推行實施這么多年,但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家長們很少有人關注甚至是提到它。不久前,江蘇省某市以公招中國書協會員,免試聘為書法專業教師并解決編制等優惠條件的事件,才把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書法教育現象身上。為什么書法教育推行了這么多年,卻還有學校緊缺師資的奇怪現象呢?這些年的書法教育到底進展如何呢?這是此次事件激發的疑問。

    自1985年來,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開始恢復招收書法本科生,北京師大、中央美院等學校也相繼開始了書法專業的本碩的招生工作。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基本形成了本碩博層次的,比較完整的書法教育人才和創作人才的培養模式。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各種學歷層次的書法專業畢業生越來越多卻工作難找,而師范院校和綜合院校書法專業因難創一級或重點學科,導致書法院系萎縮和教師飽和,全國各地中小學又極其缺乏書法師資,形成了書法人才培養和教學崗位空缺的嚴重錯位。2013年1月18日,國家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并于當年春季開始執行。按照綱要要求,書法教育須納入到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將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然而對于大部分中小學校而言,還是沒有專業的書法教師,所以按照要求開設專業書法課之后也隨之出現了師資不足的現實問題。

    在中小學基礎教育的階段,書法課作為國家和當地教育部門要求開設的課程,實質上在學校評估機制里并沒有硬性的要求,課程設置通常是一周一節課,這些課一般因缺乏書法專業師資由美術教師、語文老師代上。但大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書法課常被語數外老師占用,或是隱性停課,有些偏遠山村學校甚至直接沒有排課。此外,在學校教師期末的年終考評中,書法課沒有納入考評范圍,并且書法課的任課教師因課時折扣而大大影響績效考核和工資待遇。因此,書法課是教師避之不及的課程,中小學書法教育也因此而落空,國家教育部門牽頭擬定的教學大綱和計劃繼而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學校面臨著“一方不要,一方不來”,即學校不要書法教師,高校書法專業畢業生不愿到學校工作的錯位局面,而高校書法專業教師崗位緊張導致一崗難求。上述的各種問題造成人才資源極大浪費,同時也造成了書法教育基本功能的喪失。文化部門一邊提倡文藝繁榮和弘揚傳統文化,書法家們努力進行書法創新的同時,另一方面書法教育陣地已經逐漸丟失,這顯出當今書法教育和書法創作發展的無比尷尬和無奈。

    在2009年9月30日,“中國書法”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并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瀕危是非遺的普遍特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是非遺工作的基本方針。在我們為“中國書法”申請世界級非遺成功高興的同時,也因此為中國書法今后的發展感到深深地擔憂,因為書法不能沒有教育,而書法教育不能喪失陣地。

    (作者系藝術評論家,重慶市文化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