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由廣東省文化廳、甘肅省文化廳、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日報社、甘肅畫院、廣東畫院、甘肅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廣東省藝術品行業協會、甘肅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協辦的“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油畫展”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甘肅省文化廳黨組成員、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甘肅省博物館黨委書記肖學智,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馬國後,甘肅畫院副院長毛志成,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學術院長張玉泉,《中國書畫報》社長何東,廣東省藝術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寧一,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玉芳,甘肅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許林,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學忠,甘肅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吳定川,蘭州工學院藝術學院院長馬牧群,廣東畫院副院長馮少協等嘉賓3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展出40幅作品給觀眾帶來廣州出土的西漢玻璃等畫作,讓在場的觀眾感受到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輝煌燦爛。
絲綢之路不僅特指中國漢代使者張騫與沿線各國人民共同開辟的從古都長安到羅馬的陸上絲綢之路,而且包括從廣州、泉州等港到東西方諸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方貿易往來之路,而且是世界文明交流之路、人類心靈相通之路。
這次展覽是世界巡展的第十站,《海上絲綢之路》是馮少協繼《關注中國文化市場》、《中東的鴿子》、《百年廣州》之后的又一重大系列畫作。馮少協來自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廣東,在前幾年創作《百年廣州》系列當中,在搜集素材中,讓他對當地的海洋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也讓他對海上絲路那段輝煌的歷史有著深刻的理解。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從容鋪展,連接起“中國夢”與“世界夢”,賦予古絲綢之路新的內涵。
為響應這一宏偉倡議,尋找古代海上絲路的文化印記,續寫21世紀海上絲路新史詩,表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現狀與憧憬,近年來,著名畫家、廣東畫院副院長馮少協與廣州日報社合作,傾注全部精力、心血投入“海上絲綢之路”大型油畫系列創作,在世界各地舉辦巡回畫展,以藝術的形式表現“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燦爛,引起極大反響。
蘭州市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油畫展”首次走進中國西部,為古“絲綢之路”沿線的群眾,帶來“海上絲綢之路”的絢麗畫作。展覽展出了《西漢玻璃》、《黃埔商港》、《阿拉伯商船在廣州》、《南海神廟》、《廣州光塔》等40幅大型油畫,生動展現了千年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風土人情及人文歷史圖景。
曾經被古羅馬貴族追逐的奢侈品——玻璃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長安法門寺出土,引發轟動。這些玻璃制品,究竟是從坐船從廣州上岸,還是坐駱駝從蘭州馱到長安?給觀眾帶來廣州出土的西漢玻璃等畫作,讓在場的觀眾感受到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輝煌燦爛,也為觀眾帶來了無限的思考。
絲路精神擁有全人類共享的精神價值,絲綢之路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和干道,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見證和象征。“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油畫展”溝通東西方文化,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
在開幕式上,馮少協同時宣布,新系列主題創作《地球告急》近期正式啟動,并進入創作階段。馮少協說,環境保護是世界的主旋律,《地球告急》主要以環境保護為主題,“我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完成40幅大型畫作。近期,我一直收集相關素材,目前各方面已經準備就緒。畫作完成后,《地球告急》將計劃在北京及國際重要場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