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3日19:30,“海上絲綢之路——馮少協油畫展”在俄羅斯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舉行,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張中華、俄羅斯蘇里科夫美術學院院長柳巴文、副院長戈爾巴秋克等中外嘉賓在廣東畫院副院長馮少協陪同下參觀了畫展。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更將展覽畫冊收藏進館。
藝術形式再現海絲輝煌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從容鋪展,連接起“中國夢”與“世界夢”,賦予古絲綢之路新的內涵。
為響應這一宏偉倡議,尋找古代海上絲路的文化印記,續寫21世紀海上絲路新史詩,表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現狀與憧憬,近年來,廣東畫院副院長馮少協與廣州日報社合作,傾注全部精力、心血投入“海上絲綢之路”大型油畫系列創作,在世界各地舉辦巡回畫展,以藝術的形式表現“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均引起極大反響。
“本次展覽是廣州日報和我共同發起”,馮少協表示,“這是繼《百年廣州——馮少協油畫展》后,我與廣州日報又一次合作。”
記錄中國與“海上絲路”
2014年7月11日,即鄭和下西洋第609周年紀念日,廣州日報啟動了“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全球大型采訪活動,派出4個采訪兵團分別前往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和歐洲,沿著這條祖先用智慧、勇氣和生命開辟的航線,一路尋訪歷史遺跡,一路記錄中國與“海上絲路”沿岸各國進行商貿、文化交流的“絲路新語”。
在用文字記錄歷史的同時,廣州日報與馮少協聯手合作,舉辦世界巡回畫展,用丹青妙筆重現海上絲路的視覺記憶。在廣州等沿海城市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之排頭兵與主力軍的今天,這一巡回畫展將使世界各地的人民更深刻、更直觀地了解“海上絲路”的歷史、現在與未來,增進他們對這一條貿易與友誼之路的理解與親切之感,從而為“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推進盡一份主流媒體的綿薄之力。
廣州日報大型采訪兵團在世界各地尋訪絲路故事的同時,亦為馮少協提供了大量素材。此后,馮少協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進行創作,迄今完成了40幅油畫作品。廣州黃埔古港的倩影、南海神廟的風姿、鄭和船隊的簇簇帆影和南沙港的現代氣派……都被他的畫筆一一記錄,從而成就了一份以“海上絲路”為主題的特別視覺記憶。
畫作是絲綢之路歷史題材的主題性創作
廣東畫院副院長馮少協表示,海上絲綢之路是世界文化遺產,中俄等國17世紀的“萬里茶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延續。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航線之一,對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人類文明史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馮少協表示,“這次展覽展出的這套作品,是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題材的主題性創作。如何表現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海上貿易波瀾壯闊的歷史,我選擇把相關的遺跡和文物作為主要表現對象,力求為時代留下一個歷史的記憶和對歷史的思考,這也是我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和解讀。”
海絲展覽在美術界是創舉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張中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展覽活動推動中俄兩地交化交流活動表示歡迎。張中華說,隨著“一帶一路”等實施,中俄美術界交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斷提升,雙方美術交流不斷。
張中華認為,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俄羅斯積極響應。本次海絲展覽在美術界是創舉,我們將借助展覽,促進俄羅斯與中國多方合作。
每次看畫作,都感到很神秘
“每次看畫作,都感到很神秘”,盡管展覽剛剛舉辦,在布展時已經觀看過作品的俄羅斯蘇里科夫美術學院院長柳巴文第二次前來參觀展覽。“今天莫斯科很堵車,我已經堵了三個小時。但是,我堅持再次過來參觀油畫展。”
“好望角的海浪為何動感十足?十世紀印度尼西亞的中國陶器里面究竟裝什么?……”
柳巴文很認真地看完每一幅展覽畫作,研究畫作中每一個細節,并與馮少協切磋油畫技藝。
柳巴文說,“中俄藝術家的交流不可貨缺。我看完展覽的畫作,每幅作品有著濃烈的神秘感。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神秘感,吸引著俄羅斯人研究中國文化。”最后,柳巴文誠邀馮少協到俄羅斯蘇里科夫美術學院交流授課。
(黃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