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工藝美術>知識小百科>

    知識小百科

    藝術品投資的金融邏輯

    2017-11-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張警文

    我有一個“成功人士”朋友,是位老于世故的私募股權基金經理。他講的一個故事讓我有了撰寫此書的靈感。有一天他路過倫敦的一個畫廊,櫥窗里展示的一幅畫引起了他的興趣,作者是一個知名的二流民粹主義藝術家,仍然在世。因為口袋里有剛發的獎金,而且他覺得這幅畫的價格應該和他估計的差不多,于是他走進畫廊想要購買這幅畫,卻被告知他不能買。他問:“這幅畫不是出售的嗎?”畫廊經理的回答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是出售的,先生,但并不是賣給您的。”不過他被告知可以聯系這位藝術家的經紀公司,看看還有什么辦法。

    雖然我的朋友并不是那么渴望得到那幅畫(像他自己說的,那只是一幅對自己而言可有可無的作品,它的價值不過數千英鎊),但他還是按照畫廊的建議做了。他得知事實上這幅畫很快就要被拿出來拍賣了,如果他有興趣的話可以參加競標。此畫在拍賣中的出現至少給了他一個指導性價格,比他預期的要低。拍賣的前一天,他忽然意識到自己沒法親自去拍賣現場,因為那是一個工作日(大多數的拍賣都在工作日進行),而且因為有數百件拍品,拍賣行很難估計出這幅畫的競標時間。他問是否可以辦一個委托競標,但已經太晚了(需要至少提前24小時辦理)。沒辦法,他只能放棄。

    他想買的那幅畫最后流拍了。按照他最初的要求,拍賣行打電話給他,問他是否仍然有意購買。“當然啦,”他說,“我愿意付賣家設定的保留價來購買這幅畫”(他覺得保留價應該比他本來準備在拍賣中出的價要低)。拍賣行請他提供了詳細的個人資料,說是要拿給賣家核準。4個星期之后,他的購買要求沒有被核準。最終他還是沒有得到那幅畫。

    中間那4個星期到底發生了什么,始終是個謎。最有可能的是,賣家改變了主意,他想得到比當初自己設定的保留價更多的錢。或者在這段時間其他人出了個更高的價錢。總之,我朋友幾個月前就準備付出去的錢變得沒有了用武之地,這使他對再次求購藝術品多少失去了興趣。

    這個晚宴上聽來的故事一層層揭開了藝術品市場功能失調的問題,也把我在藝術品市場上工作以來經歷的事情解釋得很透徹:雖然經營手段看上去和其他行業或資產很相似,但藝術品市場其實有著它自己的規律。從深層次上看,藝術品市場已經變成了一個經濟學上的謎題。它很少遵循傳統的供求規律,也經不住任何理性的分析。

    但是作為一個相對小而不透明的行業,藝術品交易散發出的魅力和優雅氣質吸引了巨額財富的投入。關于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那些小型商業畫廊開幕典禮上出現的(其他)行業大佬,或者藝術節期間酒店和餐廳飆升的營業額就明白了[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每年3月舉行的TEFAF藝博會,能為這個12萬人口的荷蘭小城吸引到7萬多名游客]。

    而且,由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越來越積極地提倡復雜而多樣化的資產配置,藝術品作為一項投資就顯得更具吸引力了。因為金融市場創造出了各種衍生產品、交易所交易基金,以及其他復合金融工具以便更好地控制風險和回報,人們理所當然地想考察一下藝術品或葡萄酒之類的其他收藏品,在復雜的投資領域里是否也有類似功能。同時,那些在金融領域賺了錢,希望投資于這類更加美麗又能彰顯品味的財富形式的有錢人,發現假以時日有些藏品看上去也能升值,那為什么不把它放到彭博終端上和其他傳統投資對比看看呢?

    雖然目前很多宣傳資料上都在鼓吹藝術品作為資產的好處,實際情況還真不好說。從我朋友的故事里可以看到,畫廊對有意愿的買家并不怎么熱情地接待、價格也不透明(特別是考慮到畫廊和拍賣行貢獻了整個市場一半的交易額),這些問題都妨礙了把藝術品和其他資產(公募股票、黃金、地產、葡萄酒)做一個真實的比較。即便是在透明度較差的私募股權基金領域,也能找到相當多的數據來建立一些指數,評估風險和回報。

    在我看來,理解藝術品這方面特質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那些經常被拿來和藝術品做比較的行業和資產(雖然不是深層的比較),從側面來了解。通過它們的共性,特別是那些本質上的共通點,我們可以對藝術品這個精妙而迷人的市場有一個更加廣泛的了解。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