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二○一七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七日在湖南省畫院美術館展出
陸棟(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我曾多次回故里,有幸觀摩、欣賞過新婁東畫派的一些佳作,新婁東畫派諸位老中青藝術家深挖生活之礦,博采眾長,敬畏傳統,努力維系并筑牢自己與他人,與生活,與天地的生命關系。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手中的筆墨,生動地表現出人生藝術和藝術的人生,使生活藝術化,賦予人生的詩意和闡述。他們手中的筆墨可呈現的心宇、心見、心跡和心齋等,無不是教人、催人去認知,去感受那個應當回去的方法和路徑。他們的確都緊叩心靈,都在以心悟道、悟人,他們真正是在用中國的筆墨努力感化人們“知天下,見天道”(老子)。我最為感動的是,每當讀新婁東畫派的作品時,那種理創、氣創、趣創所激發的氣氛和感受,常令人忘乎所以,那幅幅“畫山在山之上,畫水在水之中”的能、妙、神、逸品格和力道,真給人一種難忘的回味不盡的享受。我們期待你們第二次、第三次的西安行。我們希望“一帶一路”由于太倉和陜西藝術家們的合作而充滿詩情畫意,氣象萬千!
呂峻濤(陜西省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陜西省美協副主席):看了作品,沒有特別大的,都是些小幅作品。但是從這里可以看出來,新婁東畫派其實是婁東畫派一個很好的延續。嶺南畫派、金陵畫派、婁東畫派水墨比較飄逸,比長安畫派可以說是一個長項,給人一種空靈、優雅的感覺,很靜。這種對于筆墨的運用我們長安畫派在這方面可能需要借鑒學習,但是我們各有優勢,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個地方的畫家都有各自的風格、手法、語言。總的來說,我非常欣賞婁東畫派的這種意境。我們創作的過程要不斷地吸收他人的優點,使畫更加豐滿,減少一些比較僵硬的東西。在創作的過程中要貼近生活,形成自己的風格、語言。
盧炘(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新婁東畫派,它有前人的理想,然后創新再發展,所以說很不容易。中國畫的筆墨,注重的是文人畫階段的一種文化結晶,這個文化結晶通常在作畫中透露出來。在太倉,有婁東畫派的地域性,要從中跳出地域發展,太倉做得相當好,經常在做考慮,要在前人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面貌。從新世紀開始,他們就注意打造這個畫派,太倉的這些畫家有一點很好,在太倉、在外地的相互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婁東畫派是山水畫,還是很好看的,筆墨表現出的文化意境,我看得出是很有功夫的,不管造型筆墨還是作品的格調、意蘊、意境方面,都是很重視的。從朱屺瞻先生開始,朱屺瞻先生的畫是從婁東具體的筆墨中間而來,產生了大寫意。他這個大寫意是在原來的小寫意的基礎上,要有相當的魄力。現在的年輕人,他的節奏不同,在這樣的環境里面,要對新婁東畫派的一些畫家的作品來進行認可,確實做得很到位。蔡館長原來是作油畫的,到了太倉以后,青綠山水,他對青綠山水的作畫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一看色彩也是挺莊重的,輝煌,一看就是大家之作。
陸楣(西安美術學院原建筑環境藝術系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繪畫這個東西,畫如其人,繪畫要多方面的交流。剛才我們書記(呂峻濤)說了,我們北派的那種氣勢,細膩不多。但是南派的它是一種細膩儒雅、一種感覺。我們北派在題詞方面也不太重視,往往都是簡單的一個題詞,包括詩詞的詩情畫意。我想這些東西必須通過交流會產生很多的碰撞、通過碰撞會產生很多的火花。新婁東畫派的畫家他們都一直在走出去。他們一年有很多的時間出去寫生、辦展覽。我覺得大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怎么樣讓筆墨表現這個時代,筆墨怎么體現自己的面貌。所以這次新婁東畫派山水畫作品到我們西安來展出無疑給我們送上了一陣清風,我想對于西安的畫家也是很有啟發的。我非常高興地看到我們兩地的這個交流,不管是古代也好、現代也好,這種交流要繼續下去。
張培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實際上我是個人物畫家,但是我作為一個太倉畫家,我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因為太倉“四王”在繪畫史上地位很高。從這點上,我用山水畫來參加這么一個展覽,一方面是一個挑戰,另外一方面我也感到很高興。無論是婁東畫派,或者是長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做出了很崇高的地位。那時候我記得我們學畫的時候,石魯老師的一些畫,對我們影響很大,一直在我們腦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后來劉文西老師到了陜西以后,人物畫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畫家,包括現在新的畫家在國內是非常有影響的。我想長安畫派對于我們婁東畫派來說也是有影響的,希望今后能夠加強這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宋玉明(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婁東畫派發源于江南文化古城太倉。經過幾百年的傳承,當今又呈現出像朱屺瞻、宋文治先生為代表的藝術大家和一批著名的中青年畫家。太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太倉文廣局領導把婁東畫派傳承作為文化藝術重點項目來抓,每年組織藝術家深入生活、創作、舉辦展覽,使項目不斷產生影響,藝術家不斷努力成長進步,為畫家提供平臺,許多藝術家參加了全國重要的展會。希望兩地兩館不斷加強工作交流,共同繁榮文化事業。
周曉陸(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參加家鄉的這個畫展非常高興,希望優秀的地方畫派早日成為全國性有重要影響的畫派。希望咱們家鄉多做努力。我想講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四王”的評價。這也是我經常考慮的一個問題。四王為什么在清初的時候,那么堅定地、或者說那么頑固地畫,我覺得是有時代因素的。因為明代開始,中國進入資本主義萌芽,各種新的思潮,甚至是新的藝術風格沖擊中國的畫壇。那么我們知道的,譬如像以徐渭為代表,還有書法界的代表。在這個時候,也造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一種缺失、一種茫然、一種對自己傳統的無法認識、無法把握。我們要排除一種非左即右,非白即黑。所以四王堅持傳統,努力把傳統做到極致。這個在我們婁東,是我們婁東的一個貢獻。今天的藝術畫壇是做到了百花齊放,什么是一個真正藝術的價值評價,什么是一個符合國情,符合我們國民的欣賞習慣、表達習慣,這個問題要從頭好好琢磨琢磨。我剛才講的,就是徐渭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和他畫風不同的四王也是非常優秀的,我們不能再用一個非此即彼的,這種不好的甚至形而上學的方法,而是應該全面的看待問題。所以四王的傳統,它是整塊的,也有部分的,也有局部的,這點我們婁東的朋友是堅持這個藝術傳統,這個像咱們宋玉麟先生,他的畫也是在局部上有繼承,技藝上有繼承,同時,又有突破,又有創新。每一代藝術家的任務也就是在繼承傳統、發揚傳統這點上,希望我們新婁東畫派早日產生全國性的影響。
(以上講話根據展覽開幕式座談會錄音整理、有部分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