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工藝美術>藝術人物>

    藝術人物

    美術批評應堅守原則

    2017-11-02    來源:美術報    編輯:麥上明

    文/周積寅(南京)

    在當代中國畫壇上,既善畫,又能文的畫家并不多,鄒凌是其中的一位。這本《硯邊夜評》充分反映了他在書畫評論上的建樹,以及豐富的美術史、文學修養。從中國繪畫的發展歷史看,歷代卓有成就的畫家都非常重視文化積淀,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云:“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達人。振妙一時,傳芳千祀。”宋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也稱:“自古奇跡,多是軒冕才賢,巖穴上士,依仁游藝。”可見文化修養對中國畫創作極為重要。

    鄒凌不僅善長于中國畫的品評、鑒賞寫作,而且還精于美術時評,具有言論寫作的功底。美術時評不同于一般美術理論的寫作,不僅要求作者具備豐富的美術理論基礎,而且還要善于運用言論的筆觸,針對當前的美術現象提出鮮明的觀點,進行公正的評判。一般來說,言論寫作和美術理論寫作是有所不同的,前者著重于文學性,后者著重于系統性和理論性,而美術時評則是將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因而更需要作者學養的多樣性。

    中國的美術批評自古就有,南齊謝赫在《畫品》序言中就說:“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美術批評的核心是公正,執行正確的藝術評判標準,不以人廢藝,也不以藝廢人。鄒凌能很好地奉行這一原則,比如在《略談當前美術批評的公信力》和《美術批評容不得利益的束縛》文中,對什么是美術批評作了闡述:美術批評不是揭人隱私,扣帽子,打棍子,應該是有“評”、有“批”;對當前一些美術評論家唯利是圖,“只重金錢,不重公德;只當‘吹鼓手’,不當‘裁判員’;只有沽名釣譽,沒有藝術評判”的現象進行了嚴厲批評,樹立美術批評的正氣。《怪異、荒誕、缺失——兼談中國畫語境的文化底蘊》一文提出了畫家文化底蘊的重要性;《寫意:看似簡易,不可隨意》一文對當前畫壇上扭曲寫意畫提出了批評等等。這些美術時評論點有力,論證豐富,語言犀利,膾炙人口。

    對繪畫作品進行賞析、品評是中國畫論中的重要部分,謝赫在《畫品》中首先提出了繪畫品評的“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唐朱景玄則提出了品評的標準是:“直以能畫定其品格,不計其冠冕賢愚。”宋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又將繪畫品評定為“逸、神、妙、能”四品,歷代繪畫賞析、品評的文章也多收錄在畫史畫論中。鄒凌的繪畫賞析、品評文章在繼承前人的寫法上而有所不同,融入了散文的寫法和語言。首先對所賞析的繪畫作品以散文的筆法進行文學的描寫,讓讀者不用看畫也能從文章的描述中感悟到畫面的境界。其次是以畫中主題為中心,向四周延伸拓展,以比較豐富的佐證進一步烘托出畫面主題,讓讀者獲取更多的知識。最后是對作品的畫法進行剖析,簡潔明了地從構圖、用筆、用墨、染皴、師承等畫法上給予講解;因鄒凌是畫家出身,對畫法比較明了,分析作品的畫法也就比較深入、到位,能使讀者對所賞析作品的畫法有一個基本了解,這也是鄒凌的繪畫賞析、品評文章與純理論作者文章的不同所在。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