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舉辦的第三屆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是一項從英國以及歐洲的視覺,關注中國百年來新文化運動對于歐洲文明的影響,旨在促進英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動。該項目由劍橋大學康河計劃、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英國保護瀕危消失文化世界基金會、劍橋康河出版社主辦支持。來自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中國當代陶瓷繪畫藝術作品展覽暨瓷繪畫藝術比較文化(劍橋)論壇”,作為主要內容,參加了此次活動。姜寶林、劉正、大衛等中英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在著名的國王學院大教堂舉行的開幕式上亮相。
英國國家學術院終身院士、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教授、英國保護瀕危消失文化世界基金會主席艾倫·麥克法蘭教授在致辭中說:“當中國再次向世界敞開她的大門,我們通過文化藝術與建立友誼的形式,繼續發揚徐志摩在文化交流領域的豐碩成果,舉辦這樣的展覽,這是一份特殊的榮譽。我們把這個特殊貢獻獎——銀柳葉獎,(2017CambridgeXuZhimosilverwillowawards)頒發給為這次展覽創作了足以引起英國當代藝術尊重的瓷繪畫作品的藝術家姜寶林先生。”
艾倫先生還說:“想要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之間建立深刻的理解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尤其是在19世紀西方帝國海外擴張之后的悲催時代之后。諸多阻隔在不同文化之間的誤解延續至今仍然未得到緩解。我希望諸位能夠通過這次活動,加深對中國的理解和發現。”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副院長詹姆斯博士在展覽前期展品論證過程中對于姜寶林先生提供的陶瓷繪畫參展作品的構圖、色彩和語言形式能夠“與500年前國王學院大教堂的神秘圣潔具有跨時空、跨文化的高度解讀而尤其感嘆”!
早在今年年初策劃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覽的時候,主辦方(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通過姜寶林陶瓷繪畫作品驚奇發現:其藝術風格及唯美主義的語言范式與舉世聞名的大教堂具有心靈之間的互感效應。當時為了獲得陽光、色彩、時間與精神圣潔、博大的信仰的力量的高度結合,藝術家和設計師們通過30年的努力完成了無以倫比的設計。姜寶林教授、通過這位來自東方藝術家的如此透徹的解讀,使“作品與建筑構成了一幅完美無瑕的裝置藝術作品”。
展覽期間,國王學院將象征著劍橋康河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銀柳葉”獎頒發給姜寶林教授。
本次展覽活動得到了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主辦支持,來自杜倫大學著名學者、英國皇家水彩協會前主席以及中國著名評論家尚輝等中外藝術家、評論家參加了研討會。英國BBC廣播公司、香港鳳凰衛視歐洲臺,人民日報,新華通訊社,人民網等媒體現場采訪報道。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發通稿介紹了這次展覽的盛況。
8月7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副院長切力博士到到訪中國,翌日,切力博士親自在北京姜寶林工作室向姜寶林教授發出正式邀請,定于2018年7月29日到8月5日將在有500年歷史,一年僅開放一次的國王學院大教堂舉辦“姜寶林現代中國畫展”。
這次獲得邀請在英國舉辦展覽,也是姜寶林先生多年來與牛津大學等歐洲藝術家學術與藝術交流水到渠成的互動結果。屆時,我們將在國王學院大教堂看到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在藝術家們的心靈里超然物外,臆想無限。
2017中國當代陶瓷繪畫藝術作品展覽策展人關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