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東
歐陽詢善書法,工行、楷書。師法王羲之,筆力險峻瘦勁,后兼學王獻之及北碑,意態精密俊逸,自成一家。《唐人書評》曰:“(歐陽詢書)若草里蛇驚,云間電發;又如金剛瞋目,力士揮拳。”張懷瓘《書斷》曰:“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于古人,猶龍蛇戰斗之象,云霧輕籠之勢,風旋雷激,操舉若神。”傳世作品有《九成宮碑》《化度寺碑》《行書千字文》《張翰帖》等。
欣喜若狂
歐陽詢是唐初年事最長、資望最高的大書法家,其書法才能在年幼時即有所展現。歐陽詢天資聰穎,智慧過人,讀書一目數行,過后便能背誦。他特別精通《史記》《漢書》和《后漢書》,在史學上有一定造詣,武德七年曾和裴矩、陳叔達等人一起編撰了大型類書《藝文類叢》一百卷,留傳后世。
歐陽詢是唐初最負盛名的書法家,他書學王羲之,而有自己創造,其字筆力險峻,清奇瘦勁。歐陽詢對王羲之書法作品非常珍視,相傳有一天,他在一個朋友家發現一本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學書的《指歸圖》后,欣喜若狂,愛不釋手,最后以重金買下。
歐陽詢把《指歸圖》當成寶貝,放在案頭日夜揣摩,刻苦學習,最后終于領悟了王羲之筆法的精髓,并用于自己的書寫。當時,歐陽詢書法作品已經受到了人們的大力推重,只要能得到一小幅他的書法真跡,人們便如獲至寶,將其作為范本進行臨摹學習。
率更觀碑
歐陽詢曾做過太子率更令,時人以官職代人,故稱其為“歐陽率更”,而把他險峻疲勁、獨具一格的書法稱為“率更體”。
歐陽詢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就是對名家碑帖特別感興趣,每當看到前代書法名家的碑帖,他就高興異常,興趣猛增,必定仔細欣賞、反復閱讀,簡直達到了入迷的程度。傳說有一次,在外出回家的路上,歐陽詢發現一塊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石碑,興奮異常。他當時騎在馬上,就側身觀看;后來干脆下馬,走到碑前細細品味,不停地又指又劃,連聲叫好。天色慢慢轉晚,他只得離開。但他一步一回頭,目不離碑,手不停劃,顯然還沒看過癮。后來他干脆返回來,繼續品看,并在心中琢磨碑文的點畫、結構和章法。他越看越有勁,不知不覺天已經完全黑了,他就在碑下鋪了一塊布坐下來,借著月光繼續觀看,困了就休息一會兒,醒了再接著看。據說歐陽詢就這樣一直琢磨了三天三夜,最后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老而彌堅
歐陽詢酷愛書法,畢生精力都用于對書法的學習和研究,因此被封為書學博士,在弘文館教授書法。歐陽詢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都很有名,而以楷書最為出色,后人將其楷書稱為“歐體”。歐陽詢和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聲望可見一斑。
歐陽詢一生勤奮,刻苦臨池,老而彌堅,其楷書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這是他76歲時的作品,也是他的稱心得意之作。書寫此碑時,歐陽詢雖然年事已高,但他眼不花,手不顫,筆筆有力,字字有勁。此碑點畫方圓有致,隸楷兼用,天衣無縫。其楷書由篆隸得筆,晉帖得韻,隋碑得神,集各家書法之大成而自成一家,用筆嚴謹,結字險絕,章法疏朗。這么工整嚴謹的楷書,竟出自一個七十多歲高齡的老人之手,實在令人稱奇。此碑法兼南北,既有北碑之遒勁雄強,又有南書之清雅秀麗,剛柔相濟,耐人尋味。碑上之書筆法瘦硬通神,結字雍容婉麗,寓險絕于平正之中,法度森嚴,雅俗共賞,為千古名作,影響深遠。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鏈接
歐陽詢(557—641),唐代書法家,和虞世南、禇遂良、薛稷并稱為“初唐四大家”。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隋時為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淵即位前,即引為賓客。入唐,累擢給事中,歷太子率更令,弘文綰學士,封為渤海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