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上海秋拍現場
2017年9月24日,佳士得中國在上海舉行了第五年秋拍。兩場拍賣共取得總成交額9858萬元,較2016年秋拍相比增長35%,終于止住前幾年拍賣成交一直下滑的勢頭。首次進入上海拍場的趙無極晚年作品《24.12.2002–雙聯作》以3360萬元成交,成為佳士得于中國內地舉辦拍賣以來最高價成交的藝術品。
然而,另一方面卻是夜場封面拍品夏加爾的流拍和一組西方藝術作品的流拍,原本向上海拍場穩定輸出的西方大師藝術籌碼為何遭遇滑鐵盧?本地化經營五年的佳士得會動搖耕植的信心嗎?佳士得首席執行官GuillaumeCerutti(施俊安)表示,進入中國大陸短短五年,佳士得不斷調整拍品以適應本地市場,保持每年一次拍賣,且不會因為業績不佳終止發展和關閉上海拍場。
2017年佳士得上海秋拍夜場封面拍品,估價最高的夏加爾的《新婚》,出乎意料地流拍了。
在上海從未失手的夏加爾接連兩幅作品無人問津,或許在先前趙無極的兩張流拍中已經埋下伏筆,而這一以往發揮穩定的西方藝術大師板塊的滑鐵盧延續到了此后的達利與另一位上海拍場常客貝爾納·布菲頭上,前者的架上繪畫以低于最低估價的一口價草草成交,后者遭遇流拍。
來到上海的第五年,在首次遭遇封面流拍的尷尬同時,由履新均不足一年的全球CEO和中國區總經理帶領的佳士得,還是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根據佳士得公布的數據,9月24日舉行的兩場拍賣共取得總成交額9858萬元,較去年秋拍相比增長35%。然而回顧佳士得進入中國大陸五年來的拍賣數據,2013年上海首拍總成交額1.54億元、2014年春拍1.25億元、2014年秋拍1.32億元、2015年春拍8685萬元、2015年秋拍7000萬元、2016年秋拍7145萬元,在幾乎一路下行中,第五年終于有了上升。
趙無極《24.12.2002–雙聯作》
達利雕塑《凱旋的大象》
對今年業績貢獻最大的兩件作品,一件是以2800萬元落槌,計入傭金后以3360萬元成交的趙無極晚年巨作《24.12.2002–雙聯作》,一件是以1100萬元落槌,計入傭金后以1320萬元成交的薩爾瓦多·達利雕塑《凱旋的大象》,兩者分別創下佳士得上海歷史上最高價成交的藝術品和西方藝術品。
其中的趙無極晚期作品《24.12.2002-雙聯作》高1.95米、寬2.60米。創作這幅作品的2002年,正是趙無極當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的年份。畫作上方一抹湖藍色與下方的梅紅色,以及大面積的暖褐色融合為背景色。這件令人感到律動著能量的粉紅色柔美畫作與趙無極早期作品著重用筆的力度及油彩的厚重方式不同,不但探索了色彩,光線及用色的巧妙運用,更散發出輕盈的氣息。
今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尺幅更大的趙無極創作于1960年代的畫作以1.54億港元成交,刷新了藝術家的拍賣紀錄。作為香港拍場的標配,趙無極拍品第一次出現在佳士得上海拍場。一次拍賣,6件趙無極,史無前例的規模之中是佳士得調集香港優質資源北上背水一戰的決心,不過,這一針強心劑并沒有完全達到效果。夜場拍賣中,兩件估價超過650萬元的趙無極畫作沒有成交,這與半年前出現在香港拍場的一幕十分相似。
從香港到上海,通過趙無極的個案可以看到,買家對名家和高價拍品的眼光越來越挑剔,作品的性價比倍受考量,這一點也被當天下午的拍賣證明:3件估價在百萬元以下的趙無極水彩作品全數成交,其中兩件在開拍1分鐘內就飆出最高估價。一幅同為粉色的水彩畫以140萬元落槌,超過最高估價2倍。一幅尺幅僅有11×14.5厘米的曾梵志彩色鉛筆畫以120萬落槌,超過最高估價2倍,成為下午拍賣的一個小高潮。曾經傲視中國當代藝術的F4,盡管已風光不再,但這幅迷你的“粉紅笑臉”不失為昔日的一抹余暉。
2016年法國藝術家貝爾納·布菲(1928-1999)的一件描繪小丑的作品《埃米爾》以高出最高估價(140萬元)的180元成交,2014年同一題材的夏加爾油畫以843萬元成交、2015年的夏加爾紙本畫作以195萬元成交。這些原本穩定的上海拍場“籌碼”為何會在今年集體遭遇滑鐵盧?
夏加爾作品遭遇流拍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作為西方藝術在中國的推動者,看似穩定的籌碼并不能一勞永逸,買家對熟悉的藝術家名單逐漸產生疲勞,更傾向于直奔頂尖精品,達利雕塑的高價成交也有相對偶然的因素。來到上海拍場的作品,相對紐約和香港的頂尖精品,仍處于第二流水準,這不能說是佳士得的誠意不足,但至少說明在上海還“冒不了這么大的險”。目前,藏家口味不斷全球化,在中低端價格上偶然性因素較強,而高端價位還缺少符合價位的精品供應。
觀察近兩年拍賣,澎湃新聞還注意到,重點拍品與當年的展覽熱點亦有不謀而合之處。今年是草間彌生的大年,春季在東京舉行了她迄今最大規模的藝術個展,夜場拍賣即以她的3幅作品開始。今年余德耀美術館舉行的KAWS大展、2016年在中華藝術宮舉行的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Botero)個展,以及近年來滬上展覽中被頻頻涉及的達利雕塑,這些藝術家作品均傳遞到拍場,形成新的賣點或亮點。
編輯: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