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同1979年創作的作品《雨過天晴》。(王大同家屬供圖)
9月20日晚,四川美術學院退休教授、被評論家譽為“繪畫藝術大師”的王大同因病逝世。
王大同出生于1937年,貴州人,布依族。他1957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專業,之后留校任教。
“王老師曾任四川美院油畫教研室主任,參與和主持了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學科的改革,為四川畫派的形成和將油畫專業打造成為重點學科做出了貢獻,并培育出眾多人才。”川美影視動畫學院副院長周宗凱曾是王大同的學生,他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王大同的繪畫基調是寫實主義,造詣頗深,在創作中也不斷探索新的表現形式。
1979年,王大同創作的油畫《雨過天晴》獲得全國美展二等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是四川美術界在上世紀80年代最早最有影響的作品,被畫界譽為新時期中國的視覺標識之一。
此后,王大同的作品不斷獲獎并參加國內外大展。如1981年《布依鄉場》獲全國少數民族美展佳作獎;其作品也多次赴亞歐美洲展出。1987年,在紐約舉辦的“中國當代油畫展”上,王大同創作的《母親懷抱》曾創中國海外展售價記錄。
“王老師的作品包括民族風情畫、歷史風俗畫、人物系列畫等,多是描繪基層勞動者。由于其對各種人物精準的刻畫,他也被評論家譽為繪畫藝術大師。”周宗凱說。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羅中立、何多苓、張曉剛等藝術大家,都是王大同的學生。
“王老師潛心致力于人物畫、風俗畫的創作,作品豐富且在藝術實踐上不斷探索。”父子兩代都曾是王大同學生的川美教授鄒昌義表示,老師對美的追求堅持不懈,培育了眾多人才,不少已成為海內外知名的藝術家,“其潛心于藝術創作的精神,非常值得后輩學習。”
編輯:江兵